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專家:科學鑑定抗生素耐藥元兇並非是霧霾

專家:科學鑑定抗生素耐藥元兇並非是霧霾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21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京霧霾的空氣中含有平均60多種耐藥基因?我們將因此失去“可最後求助的抗生素”?哥德堡大學教授一項研究近期引發公衆關注。專家指出,抗生素耐藥元兇並非霧霾。爲了明天不至於無藥可用,關鍵要嚴格管控抗生素的濫用。

專家:科學鑑定抗生素耐藥元兇並非是霧霾

細菌耐藥與霧霾無關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環境微生物室副主任孫宗科博士表示,細菌耐藥與霧霾無關。霧霾不產生耐藥基因,霧霾與耐藥菌無必然的因果聯繫。細菌耐藥性的獲得是由於進化選擇和抗生素等誘導選擇引起,並非由霧霾引起。

他說,霧霾中的危害因子主要爲化學污染物,對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存在不利健康影響,微生物引起的健康風險很小。

耐藥基因是如何產生的?孫宗科介紹,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在長期進化選擇的壓力下產生了耐藥基因。細菌在抗生素及重金屬、殺蟲劑等其他物質的選擇作用下,也可以獲得耐藥性。同時,基因在不同細菌之間的遷移也會導致耐藥性的獲得。但是,發現耐藥基因不能等同於發現耐藥菌,更不能等同於發現耐藥致病菌。

耐藥菌一般不感染人

哥德堡大學教授研究發現,北京霧霾的空氣中含有平均60多種耐藥基因,其中一種耐藥基因抵抗的是現在臨牀應用最爲廣泛的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後者被廣泛應用在呼吸系統感染、敗血症等病症上,是治療嚴重細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藥物之一。

孫宗科說,環境中存在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天然耐藥的細菌,這些細菌往往不是致病菌,可經常在空氣中檢測到,一般不會感染人類。

他說,即使致病菌獲得了耐藥性,一般也不會改變致病能力、產生新的感染類型,最主要的挑戰在於致病菌獲得耐藥性後,讓治療更加困難,臨牀抗生素的使用週期減少,研發新抗生素的難度增加。

嚴格管控抗生素濫用

國家衛生計生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抗菌藥物組副組長肖永紅指出,細菌耐藥性是世界面臨的共同難題,嚴格管控抗生素類藥物的濫用是關鍵。

哥德堡大學此項研究讓抗生素耐藥成爲社會痛點。專家指出,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對抗生素的使用存在認識誤區,例如,把抗生素當成消炎藥,認爲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甚至頻繁更換抗生素。其實,很多時候不需要用到抗生素。濫用抗生素不利於病情好轉,還有可能產生耐藥性。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