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今日頭條 > 河南多地蒜薹滯銷 蒜薹的種植歷史有多久?

河南多地蒜薹滯銷 蒜薹的種植歷史有多久?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79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河南多地蒜薹滯銷 蒜薹的種植歷史有多久?

近日,因產量增加、氣候影響等因素,河南多地出現蒜農來不及抽蒜薹以及蒜薹價格暴跌的情況,部分蒜農甚至直接將蒜薹扔掉。當地鄉政府利用媒體宣傳幫助蒜農抽蒜薹,並商討採取設立大蒜協會等方式避免類似現象再次發生。專家認爲,蒜薹價格暴跌根源在於供求失衡,建議通過行業協會以及大數據等方式解決問題。

價格暴跌部分蒜薹直接扔掉

蒜薹,又稱蒜毫,是指蒜生長到一定階段時在中央部分長出的莖。近日,河南多地到了蒜薹豐收的季節,但蒜農卻面臨蒜薹產量過剩、價格暴跌等意外狀況。

多名村民反映,河南開封縣、杞縣等地大量蒜薹滯銷,部分此前擴大生產面積的蒜農甚至沒法在收穫季完結前抽完全部蒜薹,來不及抽的蒜薹會影響大蒜繼續生長。

開封縣西姜寨鄉水流村委黃崗村村民畢榜付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由於2016年大蒜價格上漲,當地農戶普遍增加了大蒜的種植面積。種植面積增加了,但人手沒增加,到了應該抽蒜薹的時節,一個人一天加班加點也僅能抽完半畝左右。

畢榜付說,這些天來,他基本上凌晨3點就下地幹活,中午回家匆匆扒兩口飯,沒時間休息就要回到蒜地,一直到天黑看不清才收工。

辛苦抽出來的蒜薹遭遇價格暴跌,部分蒜農只能直接將蒜薹扔在河裏或者路邊。

老張是開封市通許縣孫營鄉東趙亭村的村民,家裏已經種了好幾年的大蒜。老張稱,今年蒜薹豐收後,價格卻接連下跌,此前還是每斤1.2元至1.35元之間,結果4月30日晚降到了5毛錢一斤,5月2日早上直接跌到了3毛錢一斤。老張家一共有3畝地種了蒜,每畝地至少虧損1000元。

杞縣也是河南省大蒜的種植大縣,同樣是此次蒜薹滯銷的“重災區”。北青報記者聯繫到杞縣蘇木鄉“種蒜大戶”孟先生,今年他家共種植40畝大蒜,截至目前,他已經扔掉了6000餘斤蒜薹,而去年蒜薹收購價格在每斤1.5元左右,扔掉的6000餘斤虧了近萬元。

孟先生介紹,“收購商不收散裝的蒜薹,他們要求一捆一捆紮好,現在蒜薹長得很長,都捲起來了,包裝捆綁麻煩費勁,時間上根本來不及。”

產量暴增導致一系列問題

多名蒜農均認爲,導致蒜薹價格暴跌的原因是“種蒜的人太多了”,結果蒜薹的產量超過了實際需求。

據當地蒜農介紹,西姜寨鄉種植大蒜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了,開始時種植面積比較小,後來大蒜價格不斷上漲,種植面積也隨之增加,“現在這裏適合種蒜的地區幾乎全種成了蒜。”西姜寨鄉後常崗村一位劉姓蒜農對北青報記者說,剛擴大種植面積的時候也時常擔心大蒜跌價,但前幾年價格一直不錯,就沒當回事。不過劉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即使跌價了,種蒜還是比種其他作物要划算,“蒜一年可以收兩次,蒜薹是一次,大蒜又是一次,而且無論在產量或價格上,大蒜都比小麥、玉米等農作物高得多,農民收入會更高。”

蒜薹收購商楊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今年的蒜薹價格突然大幅度下降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楊先生認爲,蒜農種植面積太大隻是一方面原因,運費和市場管理費價格高了是另一個原因,這直接導致收購商掙不到錢,收購慾望下降了。蒜薹的產量暴增放大了流通環節的一系列問題,連儲存蒜薹的冷庫都飽和了。

請市民“免費拔”抽一斤送一斤

據當地媒體報道,在發生蒜薹大面積滯銷的杞縣,縣委和縣政府採取了多種措施穩定蒜薹價格:一是政府出資收購蒜薹;二是動員全縣客商收購蒜薹儲存到冷庫;三是動員社會力量收購蒜薹,支持蒜農;四是動員杞縣本地經紀人聯繫外地客商來杞縣收購蒜薹。

開封縣西姜寨鄉政府則動員了一場“免費拔”活動。

西姜寨鄉政府工作人員呂海傑告訴北青報記者,4月29日,鄉政府組織工作人員到貧困戶家裏幫忙抽蒜薹,同時與河南經濟廣播、開封廣播電臺等媒體合作,招攬開封地區的市民下鄉參加“免費拔”活動。

“我們在鄉政府門口進行組織,讓村民帶領來參加活動的市民回家,並教他們怎麼抽蒜薹,市民抽一斤我們送一斤。”

呂海傑認爲,蒜薹滯銷至少有兩個原因,主因是2016年大蒜價格走高,導致今年種植面積擴大,另一個原因是近期的氣候問題。呂海傑介紹,蒜分爲早熟蒜和晚熟蒜,今年4月當地一直處於低溫狀態,導致早熟蒜的生長比較慢,但是五一前氣溫突然升高,所有蒜薹都迅速成熟,導致早熟蒜和晚熟蒜出蒜薹的時間重疊在一起了。“兩茬蒜薹都集中在同一時間,一下就變成了供大於求,賣不上價了。另外產量暴增的同時,收穫蒜薹的勞動力也跟不上。”

呂海傑表示,人工抽蒜薹的費用一直都比較高,一個熟練的蒜農一天最多也就抽出180斤左右,人工費大概每斤一元,所以如果僱人抽蒜薹,每天則要180元至190元。“但是現在蒜薹每斤也就賣四五毛錢,抽一斤還要賠錢。”

蒜薹,又稱蒜毫,是從抽薹大蒜中抽出的花莖,人們喜歡吃的蔬菜之一,常被誤寫作"蒜薹"。蒜薹在我國分佈廣泛,南北各地均有種植,是我國目前蔬菜冷藏業中貯量最大、貯期最長的蔬菜品種之一。蒜薹是很好的功能保健蔬菜,具有多種營養功效。農村的每一家都會種上幾條。

大蒜傳入中國已有近20

各種蒜薹外觀圖00年的歷史。據《古今注》和《農政全書》考證,古代種植的蒜最初叫卵蒜。公元前119年,西漢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從西域引進一種"胡蒜",其形態比我國原栽培的卵蒜頭大,所以稱爲大蒜,卵蒜也就相對的被稱爲小蒜。蒼山種植大蒜則在西漢之後。

東漢崔實著《東觀漢記》載:"李恂,爲兗州刺史,所種園小麥、胡蒜,悉付從事,無所留。"據《後漢書》載,李恂原東漢章帝(公元76-88年)時代人士,由西北來山東任刺史,帶進部分胡蒜種,於官府後園種植,收穫分贈下屬人員。可以設想,東漢時期,山東普遍所種皆爲小蒜,當時大蒜仍屬稀有品種。

由於大蒜比小蒜的產量高、蒜頭大、味道好,於是在兗州附近開始田園種植,後逐步向外擴種推廣,涉及濟寧、嘉祥、泰安等地,進而引至蒼山一帶。據《郯城縣誌》載,明朝萬曆年間,神山鎮和莊一帶,就已形成了大蒜集中產區。由此可知,蒼山大蒜起源

蒜薹製作於西域,並由東漢李恂從中原引于山東兗州,進而推廣到蒼山,逐步形成蒜區。在蒜區的特定生態環境條件下,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的定向培育而形成了"蒼山大蒜",距今實有1900多年的栽培歷史。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