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醫界要聞 > 掛號“剝洋蔥”時代已過 中國醫療需要怎樣的AI?

掛號“剝洋蔥”時代已過 中國醫療需要怎樣的AI?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90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掛號“剝洋蔥”時代已過 中國醫療需要怎樣的AI?

去年感恩節時,美國斯坦福大學心血管外科的一位醫生造訪了印度,那次訪問對他感觸頗深:一臺救治同種心臟疾病的手術在美國的花費需要90000美元(約合62萬人民幣),但在印度,費用卻只需要1800美元(約合1萬2千人民幣),不僅價格只有美國的2%,就連醫療效率也遠超美國:這裏一個月大約要做900臺心臟外科手術,而這幾乎是美國一所普通的大學醫院做一年的量。

如何在保證效率的同時又保證質量?這位美國醫生得出了自己的觀察結論:簡單又實用的智能醫療系統是比個人經驗更重要的東西。

兩個月後,百度撤銷醫療事業部的消息被瘋傳發酵:第一財經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百度已在通過內部郵件宣佈對醫療業務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和優化,撤減以掛號爲代表的低端服務部門,轉而重點佈局的正是讓上述這位美國醫生感到驚歎的醫療人工智能領域,當然,他所看到的還只是醫療人口智能的極小一部分。

掛號“剝洋蔥”時代已過

兩年前,剛剛興起的移動醫療正處於投融資的最鼎盛時期:動輒幾千萬、上億美元的投資,數幾十億、上百億的估值,讓彼時的移動醫療公司成爲互聯網領域最耀眼的新星。

而細數那時絕大多數的移動醫療公司,主營業務幾乎全部指向了同一個門類:依託掛號業務而進行的導流服務。包括掛號網(現更名“微醫集團”)、好大夫、就醫160在內的互聯網醫療公司,以及以萬達信息、衛寧軟件爲代表的信息系統服務商,甚至各省級的電信平臺、單獨的醫院主體都在掛號業務上躍躍欲試,互聯網的“野蠻人”期待寄託這一業務撬開消解重資產的醫院大門。

不考慮盈利能力,互聯網掛號的發展的確勢如破竹:六年前,掛號網團隊爲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免費做了第一個預約掛號平臺,最初華山醫院只提供5%的號源給掛號網嘗試,後來這一比例增長到50%,兩三年後華山醫院的全部專家號都已對掛號網開放。

在這一背景下,BAT巨頭也陸續開啓了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佈局,併購優質標的是主要路線。相比較騰訊和阿里,百度在醫療業務上的佈局包括:2015年2月,百度斥資6000萬美金獲得以預約掛號爲切入點的互聯網醫療公司“健康之路”(原名醫護網)13%的股權,2015年9月,百度再次領投,軟銀中國資本(SBCVC)、弘暉資本(HighLightCapital)跟投另一家互聯網醫療企業趣醫網,投資規模爲4000萬美元,而這家公司目前的主營業務之一也是掛號。

但幾乎就是在那之後,國內互聯網醫療公司的投融資迎來了“寒冬期”:不少互聯網醫療企業受平臺同質化嚴重、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等問題的影響,發展進入瓶頸期,甚至於一些紮根互聯網醫療領域十餘年的企業也紛紛流出裁員傳聞。

2016年8月,有“互聯網醫療第一股”之稱的“就醫160”率先打響了裁員第一槍:創新事業線被撤銷,公司宣佈優化淘汰三分之一員工---接近300人。隨後,在互聯網醫療領域已發展5年的“尋醫問藥網”也被爆出裁員消息,比例達到50%以上。

“對於新興的移動領域的投資有三個要點很重要:第一,項目產品解決什麼問題?第二,項目靠什麼賺錢,即商業模式問題;第三,移動醫療平臺的流量可增長性。其實,從這三個要點,就能看出國內移動醫療和國外的差距。尤其是國內平臺還停留在盲目拉流量、看起來有人氣,實質上沒法應用流量,琢磨透如何賺錢。”高特佳投資集團首席戰略官曾小軍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淘汰掛號的並不只是“百度”,在百度以外,包括以掛號出身的微醫集團、好大夫都已經在過去的一年實現轉型,落地互聯網醫院,發展該業務較早的微醫集團甚至藉此業務已經實現了年收入8個億的盈利。

和百度的做法不同,騰訊建立的互聯網+醫療生態,則是和合作夥伴一起,改善患者體驗,提升醫療效率,助力分級診療。

例如,除了推出自主的糖大夫血糖儀和騰愛醫生,實現糖尿病慢病管理和醫患溝通外,去年6月,騰訊與四川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達成全方位的“互聯網+醫療”戰略合作,以及與國內婦幼醫院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落地建設“互聯網+智慧醫院”。在線掛號平臺、醫保支付等騰訊“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也在今年陸續上線投入服務。加上與卓健、微醫、醫聯、丁香園、衆安保險、京東醫藥等合作伙伴的合作佈局,騰訊在“互聯網+醫療”上的建設版圖逐步成形。

掛號“剝洋蔥”時代過去,線上問診“邊緣革命”的時代又到來了:根據第一財經的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11月,全國互聯網醫院的數量已經超過了40家,其中超過30家互聯網醫院是在去年誕生。

醫療需要怎樣的人工智能?

針對此次百度撤銷醫療事業部,外界引用最多的是李彥宏在今年新年演講中的一段發言:要淘汰沒有競爭力的產品。如果做不出來,就別在那混了,別在那撐着了。該撤就撤,該關就關,該並就並。”

對於百度而言,調整醫療業務部門並不意味着李彥宏不再看好或是放棄醫療業務,而是重新調整發力的方向。

第一財經拿到的這份調整說明中表示:即日起,百度醫療事業部智能小e團隊和拇指醫生團隊,將轉入AI體系;醫療事業部內容建設團隊,轉入搜索公司。醫療事業部其他業務將予以關停。調整之後,原百度醫療事業部總經理李政將轉至AI團隊,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結合智能小e和拇指醫生的業務方向,加速推進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解決方案。

“人工智能時代的思維邏輯、思維方式應該變成什麼樣子,現在還不是很清晰,這對任何公司來說都一樣。百度應該及早地去朝着這個方向做思考和嘗試。”在此前的新年內部演講中李彥宏如此說道,在經歷了魏則西事件、血友病貼吧等事件後,百度+醫療四個字的組合已經變得極爲敏感,而對於如何定義百度的醫療事業,這位中國互聯網時代的領軍人物也顯得尤爲謹慎。

“第一階段的掛號等服務技術含量並不高,而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將重新定義醫療行業。例如未來,可以通過智能診療系統幫助醫生來診斷、通過人工智能收集數據進行基因測序、用人工智能的方法進行新藥研發和測試等。能夠改變醫療的最最重要的力量就是人工智能。”李彥宏說。

百度想借“人工智能”彎道超車理想豐滿,但在當下的中國,怎樣的人工智能纔是最符合市場需要的?文章開頭那位美國醫生在印度的所見所聞或許給業界啓發。

他在文章中寫道:這裏的醫生會使用相當複雜的自主開發的電子健康記錄,並最終保存在iPad上,和美國常用的EHR系統不同的是,這個App非常直白,醫護人員在使用前幾乎不用專門教學。……

牀旁監測設備則與一箇中央系統相聯,手術負責人通過這個系統瞭解醫生每天要花多少時間去幹預可能發生的醫療問題。在美國,這個數字往往超過1個小時,但在印度,他們只需要8分鐘——這個設備不僅價格比美國低,而且效果比美國好得多。

如何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醫生資源來最大限度的幫助龐大的中國患者?在高冷的“黑科技”之外,簡單、高效的人工智能體系可能更爲急需,畢竟以癌症人口來計算,中國的數量佔了全球的五分之一。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