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養生焦點 > 健康科普 > 高血糖怎麼辦 如何調理身體呢

高血糖怎麼辦 如何調理身體呢

來源:養生百科書    閱讀: 875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血糖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在患有高血糖之後,飲食就要注意很多,高血糖不能吃什麼?高血糖對我們的身體危害很大,也會有一些不適的症狀出現,所以出現高血糖的時候我們應該及時降糖,下面會爲大家進行介紹。

高血糖不能吃什麼

高血糖怎麼辦 如何調理身體呢

1、紅薯

高血糖的朋友在平時應該少吃味道香甜和營養豐富的食物,紅薯就是高血糖患者不應該吃的食物,主要是紅薯的含糖量爲27.7%,如果食用會導致高血糖朋友的血糖持續升高,對身體產生危害。

2、蜂蜜

蜂蜜主要的成分就是果糖和葡萄糖這種單糖,並且還容易被人體吸收,食用之後會讓人的血糖升高,對於高血糖的朋友來說這是致命的,所以高血糖的朋友要慎用。

3、柿子

柿子中含有糖類很多,不管是單糖還是多糖它都有,這個食物是真的不適合高血糖的人食用。雖然我們知道柿子真的美味,但是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

4、冰淇淋

對高血糖病人大的,莫過於冰淇淋。冰淇淋並不含很高熱量,其之處在於極高的含糖量。高血糖人應避而遠之。

5、蜜餞

酸酸甜甜的蜜餞,老少咸宜。但對高血糖人而言,這相對要被劃入禁區,蜜餞是用糖醃製而成,因此含糖量極高,同時,還含有其他對身體有害的物資,因此,高血糖人,尤其是一些愛吃零食的女性患者,請務必闊別蜜餞,與蜜餞相似的還有果醬。

6、酒

高血糖怎麼辦 如何調理身體呢 第2張

常據說,酒精對血糖把持不利,所以有些高血糖患者,抱着幸運心理,感到飲酒精濃度低的啤酒,應當沒太大問題,而事實卻並非如斯。啤酒中的麥芽糖含量很高,作爲一種單糖,它對高血糖患者而言,更爲嚴重。

高血糖的危害

1、導致機體脫水及高滲狀態:高血糖致使大量葡萄糖隨尿排泄,引起滲透性利尿,導致機體脫水,脫水使得細胞外液滲透壓增高,水分由細胞內向細胞外轉移引起細胞內失水,腦細胞失水可引起腦功能紊亂直至昏迷,臨牀上稱之爲“高滲性昏迷”。

2、疲乏無力:由於胰島素缺乏時,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正常地進入細胞中燃燒產生能量,細胞不能獲得足夠的能量;而且細胞又不能很好地將葡萄糖轉化爲其它物質儲存起來,當血糖超過腎閉值時,糖由尿中排出,造成體內能源的浪費,故全身疲乏無力。

3、抵抗力降低:高血糖狀態下,葡萄糖不能夠夠非常好地被機體吸收利用而是從尿中大量丟失,機體通過分解脂肪、蛋白質來提供能量,結果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

4、代謝紊亂:高血糖時,體內的蛋白質、脂肪均出現代謝紊亂,可引起各種併發症。急性併發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滲性昏迷。高滲性昏迷主要因血糖過高所致,有時可達500—600mg/d1,它可引起腦細胞和其它組織細胞脫水,導致昏迷。

5、導致各種血管、神經慢性伴隨症狀:糖尿病病人長期高血糖會傷害血管及神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周圍神經病變和糖尿病足壞死等慢性伴隨症狀的發生與發展。

6、水、電解質紊亂:因爲純葡萄糖是固體物質,必須溶於水中才能經腎隨尿排出體外,因此高血糖患者葡萄糖經腎排出時必然帶走——定量的水分,尿中糖越多、從體內帶走的水分就越多,多尿能帶走體內的電解質,導致水、電解質代謝紊亂。

7、β細胞功能衰竭:長期高血糖對胰島β細胞不斷刺激,使其功能衰竭,胰島素分泌更少。

8、滲透壓增高:高血糖時,細胞外液滲透壓增高,細胞內液向細胞外流動,導致細胞內失水。當腦細胞失水時,可引起腦功能紊亂,臨牀上稱高滲性昏迷。

高血糖怎麼辦 如何調理身體呢 第3張

9、視力減退:血糖升高時,眼睛視力往往減退。

10、電解質紊亂:高血糖時大量排尿,從尿帶走電解質,使電解質紊亂。

高血糖的症狀

1.口渴、咽乾:提示血糖升高、血粘度增大。有些人由於口渴中樞不敏感,儘管血糖增高,但無口渴症狀。

2.疲乏無力:機體細胞內代謝產物堆積,故有嚴重疲乏無力。

3.血壓上升:血糖上升,則血容量增多,出現血壓高。

4.周身發脹:提示血糖降低過快,造成細胞內水腫。

5.腹脹便祕:可能是胃腸平滑肌無力、自主神經受損、雙胍類藥物服用過多。

6.頭痛頭暈:兩種情況易發生頭痛頭暈:血壓高和低血糖。

7.皮膚脫屑:皮膚乾燥、脫屑、奇癢,提示有皮膚症狀。

8.雙足麻木:雙足刺痛,繼之麻木,似襪套樣知覺缺失,提示有糖尿病末梢神經炎發生。

9.皮膚變色:雙足蒼白、發涼、不久變爲暗紫、顯示足部缺血。嚴重足部缺血是足部發生肢端壞疽的信號

10.視物不清:出現近視物體不清,而視物件尚好,提示眼調節功能降低,可能出現輕度白內障。

結語:剛剛爲大家介紹了高血糖不能吃什麼,大家現在對於高血糖患者的飲食應該也有了一些瞭解。如果出現了血糖高的情況要及時降血糖,上面說的一些問題就不要在做了,高血糖對人體的危害也比較大,所以要積極配合治療。

今日頭條
常見疾病
醫界要聞
健康科普
醫療資訊
曝光臺